裝飾雕塑的形式美
裝飾雕塑的形式美
裝飾雕塑的形式美,從構成因素可分為兩大部分:一部分是構成形式美的能被感知的物質材料,即感性質料;另一部分是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之間的組合、構成規律,即形式美法則。
1、物質材料
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主要是線條、形狀、色彩、質感肌理等。
線條和形狀作為構成事物空間形象的基本要素,富有強烈且鮮明的情感表現性。如直線具有速度力量、堅硬的意味,曲線則具有柔美、流暢、韻律的意味,正圓形具有完美、圓滿、和諧等意味,橢圓形具有飽滿、張力等意味。
色彩對人的生理、心理產生特定的視覺刺激效果,形成色彩美,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。一方面,色彩具有情感性。歌德曾把色彩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大類。他認為積極的色彩即鮮艷明亮的色彩,能使人產生一種積極進取和富有朝氣的情感態度,適合于表現熱烈、喜慶的場面,如紅色、黃色,消極的色彩即晦暗渾濁的色彩,則使人感到壓抑,適合于表現不安、溫柔的情緒,如褐色、豬石色等。另一方面色彩又具有象征性,如紅色象征革命,綠色象征希望,黑色象征死亡,白色象征純潔。在我國,自古有色彩方位之說,東藍、南紅、西白、北黑、中黃,稱之為“方位色”。
質感是指物體表面的質地粗細程度所帶給人的視覺上的直觀感受,其深刻體驗往往來自于人的觸覺,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紋理,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種基本語言形式,它同色彩、線條一樣具有造型和表達情感的功能。粗、中、細不同質地表面對人產生的視覺及心理影響也截然不同。一般來說,粗質感給人以質樸、自然、粗獷的視覺心理感受,但倘若使用不當也會產生粗俗、簡陋、笨拙的負面效果。細質感則具有精致、科技、高雅的視覺心理影響;當然,使用不當時也會產生簡單、枯燥的效果。而中間質感作為一種調和過渡的感覺形態,則具有溫和、純樸的視覺心理影響。